我國每年產生約12億噸農林廢棄物。以秸稈為代表的農林廢棄物中,近50%的秸稈未得到有效利用,往往以農用燃料和露天焚燒的形式處理,成為“十面霾伏”的重要推手。由天津大學牽頭研發的“農林廢棄物清潔熱解氣化多聯產關鍵技術與裝備”為農林廢棄物找到焚燒以外利用的途徑。該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。
項目負責人、天津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陳冠益教授告訴記者:“讓生物質廢棄物資源物盡其用,我們找到了適宜的技術。比方說,有1公斤的秸稈,按照我們的方式,可以一次性轉化出約0.85立方米燃氣,0.05公斤的燃油,以及0.10公斤左右的復合生態肥。”
該項目的關鍵詞可歸納為“清潔”“”“多聯產”。陳冠益介紹說,生物質的轉化過程中會產生出黑乎乎的焦油,導致二次污染(例如廢水),該項目在秸稈氣化過程中使焦油降低85%以上,剩余的少量焦油,再由凈化裝置去做進一步分離收集處理,對環境更友好。相應的凈化裝置價格經濟,讓用戶“用得起”。其次,該項目使農林廢棄物盡可能地轉化為產品,提高了資源和能源轉化效率。再次,該項目能產生多種產物,生物質經熱解氣化后主要成為燃氣,廢渣可成為生態肥,液體可提煉成燃油,提高了綜合經濟效益。不僅是諸如秸稈、玉米芯等農業廢棄物,包括樹枝、木屑、家具刨花等林業廢棄物以及酒糟、藥渣等工業廢棄物,都可以經過“熱解氣化”而變廢為寶。
該成果已在十幾個省市推廣應用,建成了一批示范工程,用戶群主要為農民和企業,燃氣可用于家庭做飯、企業供熱等,項目累計實現產值約10億元,累計利用農林廢棄物855萬噸,顯著改善了農村當地環境,促進了村鎮經濟,產生了巨大效益。
目前,陳冠益教授和團隊正在研究工業廢棄物、生活廢棄物的熱解氣化,進一步探索生物質氣化多元化應用模式。
有效的利用現有的資源,生產清潔能源,變廢為寶,是非常具有意義的事情。
燃氣報警器廠家河南馳誠電氣股份專業生產氣體報警器、*報警器,歡迎前來咨詢!